網約車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簡報
發布日期:2025-04-16 瀏覽量:...
近年來,網約車交易領域的糾紛頻發,其中的騙局、套路、牽扯的法律關系之多,讓人防不勝防。四川胡云律師事務所近期就承辦了一宗網約車買賣合同糾紛的案件,經過不懈努力,最終成功幫助原告維護了合法權利,案件最終勝訴。
一、案件背景
2024年初,劉先生(原告)通過網約車公司應聘司機,期間被誘導貸款購買了一輛埃安S580汽車。然而運營兩個月后,劉先生發現自己被騙,便聯系網約車公司要求退車。
在該公司的安排下,劉先生將車輛轉售給成都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(下稱“被告”)。2024年6月初,雙方簽訂了《二手汽車買賣協議》,協議中明確約定被告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此車輛,總價200000元,分58期支付,每期3448.28元,同時規定在被告付清全款前車輛所有權歸劉先生所有,若被告逾期支付月供,劉先生有權收回車輛且不退還已付款項。但被告僅支付了3期月供,共計10345元,自2024年10月起便拒不履約,并且處于無法聯系狀態。無奈之下,劉先生于2024年12月委托我們向法院提起了訴訟。
二、訴訟策略
接到劉先生的委托后,我們組織專業的合同糾紛領域律師團隊,通過深入分析案件的經過,找出對方的違法點,制定了詳細的訴訟策略。
1、訴訟請求的精準把控
在訴訟請求設計方面,我們作為原告的核心訴求為解除合同、收回車輛、不退還已收月供10345元,力求將損失降低到最小。在庭審中,根據法律關系的變化,及時調整策略,將“返還車輛”變更為“確認收回車輛合法性”以強化合同條款適用。
2、法律與證據有效結合
法律依據層面,我們主張被告未按約支付月供構成根本違約(依據《民法典》第577條),同時援引合同約定的“收回車輛 + 不退月供”條款,以此規避返還風險。在證據準備上,我們提交《二手汽車買賣協議》、行駛證、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明合同關系及被告違約事實,還通過車輛登記信息、交付憑證等確認所有權歸屬。
三、庭審過程
庭審過程中,被告經傳票傳喚未到庭,亦未提交答辯狀,法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。我們按照提前準備的材料依法出示協議原件、付款記錄、車輛收回憑證,證明履約情況及被告違約的事實。針對案件爭議焦點,我們據理力爭,實現了訴求的最大化。
第一,合同解除時間認定:法院結合起訴狀送達時間及車輛收回行為,認定合同自起訴狀送達日解除;
第二,違約責任范圍:支持我們依約不退月供。
四、判決結果
1.合同解除:確認《二手汽車買賣協議》解除。
2.財產處置:原告無需退還被告已支付的10345元月供,車輛所有權歸原告。
3.費用承擔:案件受理費1,956元由被告承擔。
五、案件啟示
本案通過精準運用合同條款與訴訟規則,在被告缺席情況下高效維權,為同類分期買賣合同糾紛提供范例。核心在于事前風險防控與事后法律救濟的有機結合。